5月22日至26日,第二十一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胜利召开,云浮以“云浮、看赛、吃果、叹生活”为主题进行策展布展,并在开幕式上采用禾楼舞暖场表演。一群来自西江博雅学校的小学生身着古百越服饰,头戴传统竹笠,手持稻穗,伴着锣鼓声跳起千年禾楼舞,演绎“稻作文化”丰收的喜悦。古朴的舞步、热烈的气氛、神秘的祈祷,小演员们一经亮相即被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。观众全神贯注欣赏舞蹈,不时发出赞叹,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,记录下精彩的禾楼舞表演瞬间。

禾楼舞(供图:郁南县摄影家协会)
禾楼舞渊源于氏族社会图腾信仰,是南江流域古百越人祈求五谷丰登的传统舞蹈,流传至今有两千年之久,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在文化赋能“百千万工程”实践中,郁南县进一步挖掘这一宝藏非遗资源,通过走访民间艺人、查阅历史文献、联动曲艺专家等方式,对禾楼舞的舞台动作、表演方式、艺术风格进行改良,使历久弥新的古老舞蹈融入新时代、焕发新活力,进一步增强了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。
很古老、很神秘。禾楼舞被誉为传统舞蹈的“活化石”,舞蹈动作古朴、原始、粗犷,舞者头戴面具,身穿黑色衫裙,头戴斗笠,腰扎围巾,脚蹬麻鞋。领头者头戴莲花冠,肩披红色间黄方袈裟,手持铜铃与牛头锡杖。其余舞者手拿禾穗,边唱禾楼歌边摆身、摇手、踏足,向四方起舞,仿佛把思绪带回了遥远的过去。
历经千年发展,禾楼舞仍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色彩,一如既往地寄托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景。传统舞蹈走向现代化,是一个蝶变的过程。
越创新、越出彩。为推动禾楼舞创新性发展,赋能乡村文化振兴,郁南县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为契机,组织编著非遗文化通识教材,推动禾楼舞走进校园。同时运用直播、短视频等方式,提升禾楼舞文化的影响力。

禾楼舞。供图:郁南县摄影家协会
传承人傅志坤、朱焕英虽已年逾古稀,但依然在连滩镇中心小学、兰寨小学、连滩中学、西江中学、西江博雅学校等多所学校亲身传授。西江博雅学校设置了禾楼舞第二课堂,每个年级都会有学生参与。不久前,澳门街舞总会前来郁南,与当地进行深入交流,以禾楼舞为蓝本进行了街舞创作,进一步吸引年轻人的加入,古老的禾楼舞有望走向澳门,在展示非遗文化的同时再次焕发新活力。
如今,在南江文化艺术节等传统节日的压轴表演中,已经能看到学生们登台表演的身影。2017年12月,禾楼舞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“山花奖”。2024年12月,在深圳市举办的以“艺润湾区·向美而行”为主题的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音乐节上,禾楼舞再次惊艳亮相、斩获奖项;2025年,禾楼舞登上珠江频道春晚《奇游磨刀山》的荧屏。
【通讯员】邹飞祥
【供稿单位】中共郁南县委
【频道编辑】李晓霞 林琳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郭芳 蒋玉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
